血竭(xuè jié)是一种活血化瘀药,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造而成。又叫骐驣竭、海蜡、麒麟血、木血竭、渴留等。以外表黑赤色、研末处血赤色、火烧呛鼻者为佳。
血竭味甘、咸,平,归心、肝经。本品咸走血软坚,甘平性缓,行中有止,入心、肝经。既能活血散而止痛,治血瘀诸证;又能化瘀收敛而止血,治外伤出血;还能生肌消肿而敛疮,治疮疡不敛。
血竭始载于《雷公炮炙论》:“骐辚竭,凡使勿用海母血,真似骐竭,仅仅味咸并腥气。骐竭味微成甘,似栀子气是也。
《新修本草》:“骐辚竭树名渴留,喻如蜂造蜜,研取用之。”“疗亲信卒痛,金疮出血,破积血,止痛,生肌。
《本草纲目》:“骐竭,木之脂液,如人之膏血,其味甘咸而走血,盖手足厥阴药也,肝与心包皆主血故尔。
《本草经疏》:“骐鳞竭,甘主补,咸主消,散瘀血,生新血之要药。故主破积血金疮,止痛生肉,主五脏邪气者,即邪热气也。带下者,湿热伤血分所形成的也。甘咸能凉血除热,故悉主之。
《本草逢原》:“血竭,助阳药中同乳香没药用之者,取以谐和血气,而无留滞壅毒之患。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用于跌打损害、急性运动伤口、淤血阻络所形成的的骨关节、肌肉痛苦。
活血化瘀,息风通络,补气养血,消血栓,用于气虚血滞,风痰阻络引起的中风后遗症,肢体偏瘫,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妨碍,胸中抑郁等症
相传,凶暴的巨龙想要称霸世界就必须先消除大象群,所以两边发生了剧烈的厮杀,血洒大地。后来,在这悲凉的战场上,居然长出了一种树,这种树受伤后会流出殷红的像血相同的树脂,当地人称为“龙血树”。现在这种树就长在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里,充满着神秘感。
龙血树的树干在遭到损害后,通过微生物的侵染和天然的氧化,内皮层会逐步变红,构成树脂。将含有树脂的枝干切成小块,放入沸水中不断拌和,通过七天七夜的熬制,终究凝固为块,就成为色泽暗红的血竭。
在《本草我国》电视片中,人类能看到:傣医赵应红费尽辛苦寻觅上百年树龄的野生龙血树,收集含脂木块;八十岁的康朗香则依据刻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古法,用心熬制血竭。
《野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皇帝身边的侍郎,由于勇于直谏而惹得龙颜大怒,成果被赏了好几大板子,肋部重创。好在皇帝心回意转后叫了御医去为他诊治,此刻就用到了进贡的血竭,公然手到病除。
中药血竭,入血分而散瘀止痛,是活血疗伤的圣药,在医治跌打损害及其他瘀滞痛证中多被用及。《海药本草》中记载它:“主打伤折损、全部痛苦,补虚及血气搅刺,内伤血聚,并宜酒服。”《本草经疏》则以为:血竭,甘主补、咸主消,止痛生肉,是散瘀血、生新血的要药,能医治金疮积血病证。宋代官府安排编写的《和平圣惠方》一书中载有麒麟血散,用来医治伤损筋骨、痛苦不行忍,配方也用到:血竭一两,没药一两,当归一两,白芷二两,赤芍药一两,桂心一两。捣研成细粉,每日三、四次,每次二钱,用温酒调服。
还有民间疗伤效验方七厘散,出自清代谢元庆编集的《良方集腋》一书,组方含血竭、红花、儿茶、朱砂、乳香、没药、麝香,功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主治跌打损害、筋断骨折、瘀血胀痛,金刃伤重、血流不止等。可内服可外敷,有歌诀为证:“七厘散治跌打伤,血竭红花冰麝香,乳没儿茶朱砂末,外敷内服均见长。”
在慈禧太后服用过的“各类效验医方”中,有一个叫“再造丸”的方剂,组方中也用到了血竭这味药。据《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光绪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御医李德昌拟再造丸,供西太后活血、通络、祛风之用。
再造丸的处方来源于《威信医方集》的回天再造丸,清朝宫殿《丸散膏丹名药配本》收载,清宫太医制药时,处方工艺传入同仁堂,成为北京同仁堂主力药之一。该方以十全大补方为根底,加用附子、麻黄、防风、羌活、细辛、地龙、僵蚕、天麻、全蝎、蕲蛇、桑寄生、油松节、威灵仙、天竺黄、牛黄、朱砂、沉香、香附、檀香、三七、血竭、麝香、龙脑等,功用祛风化痰、活血通络、舒筋止痛、冷静安神、清热息风,用来医治寒湿入络、筋骨痛苦、四肢麻痹、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拘挛、言语不清等,多有实效,故有“回天再造”之名。
再造丸在临床上常用来医治因脑出血、脑栓死、脑血栓构成、脑血管变形、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所形成的失语、偏瘫、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痹、大小便失禁、肢体拘挛、痛苦等症。其方多种药物合作,各尽其能,其间的血竭既能散瘀又能止血,止血不使留瘀、行瘀不致血妄行,关于瘀血阻滞、血不归经之出血病证有很好的医治效果。
一些医治骨伤的中医处方,一起也能应用于风湿痹病。而其间,血竭往往起到无足轻重的效果,如跌打丸,虽名“跌打”,但医治的是“痹病瘀血痹阻证”,用药有三七、血竭、乳香等。
又如《理伤续断秘方》的大活血丹,用了血竭、天南星、乳香等,主治扑损害折,骨碎筋伤,痛苦浮肿,腹有瘀血,灌注四肢,烦满不安,痈疽发背,诸般风疾,左瘫右痪,手足顽麻,以及妇人血气诸疾,产后败血不行,流入四肢,头面浮肿,血气痛苦,百节酸疼。能够说是伤科、妇科,以及风湿痹病的良方。
血竭用于风湿痹病,既可活血祛瘀,又治痰湿痹证。《奇效良方》中载有大神效活络丹,血竭与乳香、没药等配伍,同时用来医治风湿诸痹、筋骨痛苦、腰臂痛苦、筋脉拘挛。该方还用于中风的防治:“年四十以上,每服一丸,至老不生风疾,大有神效。”
用于医治风湿痹痛的狗皮膏药早已深化群众,原配方出自明代的《疡科选粹》,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江苏等地多有出产,其间就用到了血竭。此外,血竭还呈现在豹骨丸、彻骨镇风丸、消栓再造丸、追风膏、冠心通脉灵、蕲蛇药酒等医治风湿痹病的配方中。
疮疡久溃、疮口不敛,外用血竭,能够收到敛疮生肌的成效。《日华子本草》载,“血竭治全部恶疮疥癣,久不合者,敷。此药性急,亦不行多使,却引脓。”《医宗金鉴》载有生肌散,用血竭来敛疮生肌,医治各类疮口不敛病症。《本草求真》又说,血竭善入肝经血分,凡跌仆损害、气血扰乱刺痛、内伤积累,可单用血竭同酒调服,令积者消、聚者散、痛者愈,故血竭乃血疮痛苦圣药也。
《博济方》中的血竭散可治瘰疬已破、脓水不止。取血竭二钱半,炒往后研粉;大枣二十个,烧为灰用;干地黄半两,另研成粉末。将三种粉末和匀,用唾液谐和后调贴疮上。《济急仙方》介绍,治臁疮不合,血竭末敷之,以干为度。《杨氏家藏方》中的血竭散则用于治痔漏痛苦不行忍:取血竭研成粉末,用津唾调涂。
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小伙子,脸上痤疮许多,星星点点,总是不由得去揉捏,一旦疮口感染就会落下高低不平的疮疤。此刻也能够用七厘散外敷,起到去瘢痕的效果。
《朱氏集验医方》记载,血竭散治妇人血气,治产后败血冲心、胸满气喘。《叶氏女科证治》针对不同年纪女人呈现的痛经都有具体的叙说,如:“妇人卅二三岁,气血盛实,热结血闭,脐腹痛苦,手不行近者,先以全军丸荡其瘀秽,后以摄生汤润其营卫。”这儿说的全军丸,便是大黄、血竭和没药。“大黄(酒浸,九蒸九晒)四两,血竭(研),没药(去油)各五钱。上为末,水丸,以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各一钱,煎汤下七、八十丸,候大便当一、二次,经脉自通。”大黄、血竭、没药均是峻猛之药,攻遂病邪,清洗瘀秽,关于血热瘀阻之证,有药到结热自除之效。
关于“产后恶露不下,有结聚成块,胸怀愁闷,脐下坚痛者”,用当归血竭丸。血竭与当归、莪术、五灵脂同用,研成粉末,用米醋糊丸,温酒送服。血竭之用,在于活血散瘀,病证重点是病在血分,内有瘀血。关于痛经、经闭,血竭还可与当归、莪术、三棱等理气、活血药配伍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