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镇巴县委书记韩雄:巧用“书记院坝议事会” 破解乡村治理“大难题”

来源:bob盘口    发布时间:2025-10-07 16:23:55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认真贯彻落实习关于领导干部“四下基层”重要批示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探索建立“书记院坝议事会”机制,充分的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端,地处大巴山腹地,面积3437平方公里,人口27.8万,辖20个镇(街道)。长期以来,县域社会治理面临诸多不利条件。

  社会结构相对薄弱。镇巴地处秦巴山区,区位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外出务工成为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7万人左右,再加上学生上学向城镇聚集,客观上农村形成以留守老人为主的空心化状态,某些特定的程度出现了人口离散、土地抛荒、发展滞后等问题。

  群众诉求日益多样。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优美的环境,县域内原有的就业、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难以满足群众日渐增长的需求。政府短时间内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与部分群众诉求存在一定差距,影响到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基层治理能力不够。基层治理体系建设还不完善,镇、村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综合执法办公室规范化建设有差距,作用发挥不充分。村级自治能力不够,青壮年大多因求学、务工、创业外出,村内缺乏组织、引导群众发家致富的能人,一些基层组织的引领力、向心力较弱。

  面对诸多坏因,怎么来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摆在镇巴县委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通过着眼于群众“问可答、难可解、理可辩、情可抒”的现实需求,探索建立起“书记院坝议事会”机制,县、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一起上,践行“一线工作法”。

  书记一线抓,高位推动聚民意。通过“书记”这个“领头雁”,将示范引领作用延伸到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以“第一责任人”带动“一帮人”,形成破解难题的强大合力。县委书记带头到包联社区召开院坝议事会,街道党工委书记、社区党支部书记及包联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邀请社区群众、老党员、老干部热情参加,现场讲政策、提意见、想出路、解难题。示范带动全县34名县级领导、89个部门“一把手”下沉包联镇村召开院坝议事会,在全县形成了县、镇、村三级联动,群策群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打开新局面。

  政策一线讲,答疑解惑听民声。通过“院坝”这个公开的场所,营造出宽松的氛围,领导干部用“大白话”代替“客套话”,推动党的方针政策“扎根寻常百姓家”。理论宣讲接地气,用忆经历、说变迁、话成就、谈感受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宣传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深化干部群众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掌握。政策解读答疑惑,通过干部主讲、群众提问、现场回答等方式让群众了解、熟悉和掌握政策,围绕防返贫监测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人居环境整改治理、乡村建设等,讲清政策原则、标准、程序,公开村内群众享受有关政策情况。便民服务到人头,坚持政策宣传与现场服务相结合,从帮助群众安装反诈APP、激活电子医保卡等小事,到代办医疗救助、农业保险、营业执照等相关业务,切实将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心里头。

  大事一线商,共建共享惠民生。通过“院坝议事会”,搭建起村民全程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助力环境整改治理,通过院坝议事会破解人居环境整改治理难题,形成“最美庭院”“最美家庭”“‘评’流动红旗‘亮’,积分制‘奖’”等有效经验做法,持续推进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常抓常新。全县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行政村达100%,生活垃圾污水有效治理和有效管控达80%,成功创建全国第六批、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中国绿水青山生态宜居示范县。助力项目建设,在推进S27洋镇线、镇巴至陕川界高速公路项目过程中,通过院坝议事会,公开项目建设规划和土地预征办法,不到3个月就完成红线内预征调查摸底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院坝议事会”实现政府、企业、农户深层次地融合,在产业支持政策、联农带农模式、产业项目建设内容等方面达成共识,让群众发展产业更有底气、信心。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6万亩,魔芋种植培养面积稳定在10万亩,中药材种植培养面积15.6万亩,生猪饲养量45万头、年养蚕达1万张,全县4.1万户群众稳定镶嵌在“4+X”特色产业链中。

  习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强调“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了许多活力又稳定有序”。镇巴县深入学习贯彻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把“书记院坝议事会”贯穿于乡村治理全过程。

  聚焦党建引领,强堡垒提素质。用好党建“三单制”管理模式,明确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深入推动“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全面建立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组织并且开展对村巡查,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统筹抓好农村、城市、国企和“两新”领域党的建设,最大限度延伸党建工作触角。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选优配强“两委”班子,强化驻村干部选派管理,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解决好部分年轻干部水土不服问题,针对部分年轻干部工作经验欠缺、工作方式不接地气、生活适应困难等问题,从实践历练、情感融入、机制优化三个方面,大力推行“五选三用”干部选用方式,持续开展“火种计划”,有组织、有计划选派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基层“蹲苗”锻炼,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健全激励保护机制,充分调动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聚焦群众主体,解难题抓落实。公益事业让群众参与。建立健全群众“全过程参与”议事机制,让群众广泛参与谋项目、定项目、建项目等,充分争取群众支持,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群众共享。充分的发挥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群众知晓、支持、参与,共享产业链发展收益。困难问题与群众商量。通过“书记院坝议事会”,建立问题清单,村(社区)内能解决的问题自主办理,解决不了的上报镇(街道)协调解决。镇(街道)建立问题清单,能解决的立即办理,解决不了的由包抓县级领导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其他解决不了的事项报县委,形成问题清单,落实责任分工,统筹推动解决,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健全县级领导、责任部门、政法部门、镇村多方联动机制,充分运用“院坝说事会”一事一议,集中攻坚、全力化解,做到合理诉求及时解决到位,生活困难及时帮扶救助到位,不合理诉求及时政策解释、思想疏导到位。

  聚焦文明乡风,“富脑袋”促发展。“文化赋能铸魂。广泛宣传,将孝义故事、文明新风等核心价值观厚植到群众心坎上,培养推荐“中国好人”“陕西好人”“最美系列人物”及省市道德模范等身边典型案例,让群众学有榜样,追有方向。积极弘扬茶文化、农耕文化、苗乡文化和红色文化,培育乡村工匠,保护利用好特色传统村落。“三治融合”共享。德治为先,将滥办酒席大操大办及农村高额彩礼问题专项整治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积分制和红黑榜进行奖励激励。自治为本,加强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有序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法治为要,健全完善二级网格、风险台账、群众动员三个机制,充分的发挥综治视联网系统作用,推动平安乡村建设。“四下基层”为民。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一线工作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宣传党的各项政策中温暖群众,在深入调查研究中关心群众,在化解信访矛盾中帮助群众,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困难在一线解决,进而赢得群众认可、让群众满意。

bob盘口
电话:0371-62366575、62361149
传真:0371-62366575
网址:www.jnhyjsjc.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310国道白沙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