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清晨的阳光洒进校园,山东中医药高级专科校园的献血车前已排起长队,这也是该校此次安排无偿献血的第三天,总计献血人数达611人,献血量达145800毫升。学生们挽起衣袖,鲜红的热血慢慢流入采血袋,也流入这座城市的生命脉息。在这里,无偿献血早已逾越单纯的公益行为,成为一堂融入血脉的思政课、一次医学生任务的生动实践。
“尽管这是我的第1次献血,但听同学、教师和血站作业人员遍及过不少无偿献血的常识,想到自己的血能抢救一个生命,就少了许多惊骇。”2025级护理系王昕萌说。像她这样的学生,在校园里举目皆是。据统计,2019年以来,该校累计参加无偿献血达6159人次,献血总量打破133万毫升,相当于330位成年人全身血量的总和。
更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3月的一次献血活动中,全校500余名师生积极参加,均匀每12人中就有1人伸出援手。现在,在校期间献血量超1000毫升的学生达53人,固定献血者份额稳定在80%以上,这份坚持让烟台市中心血站的作业人员都为之动容。
成果背面,是校园立异构建的“3152”作业系统。所谓“三个融入”,行将献血作业融入党建、第二课堂和宿舍办理,让献血文明浸透校园每个旮旯;“1+5”自愿服务队则由1支总队和5支支队组成,学生们经过专业培训,为献血者供给从挂号到回访的全流程温馨服务。
“咱们不只要安排好献血,更要让每位参加者感受到尊重和关心。”校团委负责人姜宏斌介绍,经过双线并行的献血机制,校园完成了个人自愿与集体发动的有机结合,献血活动已成为校园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党委副书记、校长杨春涛两度带头献血800毫升,用实际行动诠释领导担任;“热血青年”张东磊累计献血1600毫升,坦言“这是医学生的天性”;学业自愿双优的艾兴国已累计献血7次,全血600毫升,成分血7个医治量,他说:“当血液成为他人的‘生命礼物’,我才真实理解了‘厚德济生’的校训。”
这些鲜活的故事,经过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在校园里广为传扬。学生党员、团员主干自动共享阅历,让“献血荣耀”的理念家喻户晓。2024年,校园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等多项荣誉,这份沉甸甸的认可,归于每一个贡献热血的杏林学子。
现在,无偿献血已成为这所医学殿堂的亮丽手刺。从学生干部带头到一般同学积极参加,从阶段性活动到常态化机制,该校探究出了一条将专业教育、思维引领与社会服务深层次地交融的特征育人之路。
“作为培养未来医者的摇篮,咱们不只要教授医术,更要培养仁心。”校长杨春涛表明,校园将继续完善献血作业机制,让贡献担任成为学子们最明显的人生底色。
一袋袋热血,会聚成生命之河;一颗颗爱心,温暖着整座港城。在这所传承千载医道的校园里,莘莘学子正用热写着新时代的芳华答卷,为“健康烟台”建造注入繁荣的芳华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