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飞行乘组中,32岁的武飞成为中国最年轻航天员 4只“飞天小鼠”也将与乘组一同进入空间站
张陆简历 男,汉族,籍贯湖南汉寿,硕士学位。1976年11月出生,1996年8月入伍,1999年4月加入中国,现为中国人民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陆军大校军衔。2022年11月,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2023年9月,中央、国务院、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武飞简历 男,汉族,籍贯内蒙古包头,硕士学位。1993年10月出生,2021年1月入伍,2015年10月加入中国,现为中国人民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陆军少校军衔。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2020年9月,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张洪章简历 男,汉族,籍贯山东邹平,博士学位。1986年4月出生,2013年7月参加工作,2004年8月加入中国,中国科学院研究员。2020年9月,作为载荷专家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10月30日上午,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综合计划局局长张静波在会上表示,经研究决定,瞄准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3名航天员分别为航天驾驶员、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涵盖了我国现役3种航天员类型。张静波还在发布会上披露了多项重要信息,包括中巴航天合作进展、首次在轨哺乳动物实验等关键内容。
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航天员张陆执行过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武飞和张洪章均来自我国第三批航天员,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其中,武飞入选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张洪章入选前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陆、武飞、张洪章3名航天员分别为航天驾驶员、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涵盖了我国现役3种航天员类型。
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7次飞行任务。任务最大的目的是:与神舟二十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工作,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施设施安装与回收等任务,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持续发挥空间站综合应用效益。
按计划,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将新开展27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主要是针对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航天医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航天新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其中,将首次在轨实施国内啮齿类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选用两雌两雄4只小鼠,随飞船上行并进行在轨饲养,重点研究失重、密闭等空间条件对小鼠行为模式的影响。之后,随飞船返回地面,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探索小鼠多组织器官在空间环境的应激响应和适应性变化规律。在轨还将开展空间环境下遗传密码起源与手性的关系项目,探索氨基酸-核苷的不同手性组合之间的选择性规律,探讨分子手性和重力环境对生物分子同手性起源的影响。
张静波介绍,载人登月任务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总体进展顺利,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着陆器、望宇登月服、探索载人月球车等飞行产品已完成初样阶段主要工作,科学研究与应用系统已完成各次飞行任务载荷方案设计工作,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地面系统研制建设工作正加速推进。
目前,长征十号运载火箭二级动力系统试车、系留点火试验,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试验,揽月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等均已完成。后续还将组织完成揽月着陆器集成测试,梦舟载人飞船热试验和最大动压逃逸试验,长征十号运载火箭低空飞行及技术验证飞行等试验。
至于具体的时间表,张静波表示,将锚定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不动摇。
今年2月中巴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后,真正开始启动巴基斯坦航天员的选拔工作,与中国航天员选拔一样,这项工作也分为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其中,初选工作正在巴基斯坦实施,复选和定选工作将在中国实施。
按计划,定选完成后,将有两名巴基斯坦航天员与中国航天员一起接受训练。根据规划和合作进展,将择机安排1名巴基斯坦航天员以载荷专家的身份执行短期飞行任务,飞行期间除了完成乘组的日常工作外,还将承担巴方科学实验等工作。
张静波在回答有关早前公布的港澳航天员最早可能在2026年执行飞行任务的问题时介绍,两名港澳航天员入队后迅速融入航天员队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按计划完成了航天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体质、心理、航天环境适应性等多项基础训练,正在开展航天专业方面技术相关训练,其间还完成了沙漠生存、发射场紧急撤离等难度较大的训练科目,整体状态良好。
后续将安排两名港澳航天员开展飞行任务强化训练,确保满足执行任务的各项要求。
刚满32岁的武飞将刷新我国执行飞行任务最年轻航天员的纪录。他说:“我相信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能够将个人梦想融入祖国航天的辉煌征程,这是时代赋予我的最大幸运。”
指令长张陆对重返太空也充满期待,他动情地说:“期待再次听到驻留空间站时地面团队熟悉的声音,曙光、北京、银河、天宫、神舟、天舟,我是神舟二十一号,我们来了!”
张陆对两位同事赞许有加。他介绍:“武飞曾是一名飞行器环境试验工程师,性格开朗,尤其热爱运动,是我们团队中的‘活力因子’。张洪章长期从事电化学储能技术探讨研究,性格沉稳。他爱好打太极拳,品诗词。想象一下:未来半年,他一边钻研科学实验,一边在空间站里种菜养花、吟诗打拳,让中国空间站变成太空中的‘桃花源’!”
首次进入中国空间站的4只小鼠将填补我国在空间站小型哺乳动物实验方面的空缺。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工程师王祎曦介绍,从300只小鼠里最后选出48只小鼠,来作为上天前的备份鼠,最终是只有4只小鼠正式上天,雌雄各2只。每一轮的筛选,大概会筛选淘汰掉10%到20%的小鼠。
科研人员和记者说,航天员的筛选是万里挑一,这批实验小鼠的筛选也同样十分严格。近期,他们已在实验室对约300只候选小鼠进行了长达60多天的层层筛选与训练,重点考核小鼠的生理指标、繁殖能力、运动能力、空间识别能力、记忆能力等,以确保这次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的顺利进行。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瞄准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按计划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3.5小时后对接至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空间站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
3.5小时迅速交会对接方案,减少了飞船远距离导引段轨控次数和飞行圈次以及近距离导引飞行时间,意味着航天员舱内等待时间缩短了、对能源的消耗需求降低了,既提高了神舟飞船的自主交会对接能力,也增强了我国空间站任务规划的灵活性和应急响应能力。
此前神舟十二号至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均采用6.5小时交会对接方案。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完成首次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